田径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哲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岗

所在单位: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办公地点: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四号科研楼A区342

曾获荣誉: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进步奖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优秀班主任

扫描关注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田径,1988年出生于四川筠连,2010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电子工程)专业,2013年硕士毕业坦佩雷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2017年博士毕业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师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Yang Hao教授),现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联系方式 j.tian@uestc.edu.cn。


长期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主要成员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获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进步奖、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优秀班主任等。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申请以及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磁超材料(透波隐身一体化材料、多功能超表面材料等)、微波测量技术(包括超高声速等离子体鞘套及其尾迹电子密度与碰撞频率的微波毫米波测量系统与相关算法研究、电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微波自由空间测量方法研究等)、超表面天线和阵列天线及其阵列综合算法研究等。


现代战争的重点是电子信息战,海湾战争与科索沃战争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绝对优势。“来无影去无踪”是人们对隐身战机的初步印象,也是在未来战争中取得信息不对等优势的关键技术之一。雷达探测技术的进步对未来战机的电磁隐身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表面涂覆型吸波材料能够有效吸收入射到战机机体的电磁波,却难以应用到战机天线尤其是雷达阵列天线的电磁隐身中。为了同时实现战机自身电磁波的低损耗发射和敌方雷达信号的高效吸收,具有高效透波窗口以及宽带吸波特性的透波隐身一体化人工电磁超材料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高效地吸收敌方电磁信号,还能允许已方雷达信号高效透过,因此是未来战机电磁隐身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此外,集反射、吸波、频选、极化转换等多种空间电磁波调控功能的超表面材料技术也在迅速发展,有望在未来的电子战中将扮演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改写未来的战争规则。最后,把超表面材料与传统天线技术相结合,还能产生具有低雷达散射截面积的新型天线,这也是未来隐身雷达阵列天线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烈的国防特色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一方面,高超声速导弹则是指能够在空气中以5倍以上声速飞行的导弹,它们具有速度极快、难以追踪、快速高效突防以及拦截困难等特点,被各军事强国公认为未来战争中的杀手锏。超高声速导弹的探测、追踪以及拦截是世界各国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具有强烈的国防特色和需求。目前,超高声速导弹难以追踪的原因除了其极快的飞行速度以外,还因为它在临近空间飞行时所激发的等离子体鞘套和尾迹会对探测它的雷达信号造成干扰,从而导致散焦现象,难以实现对弹体的精确定位。此外,高超声速等离子体鞘套造成的飞行器再入“黑障”现象会导致电磁通讯中断,至今仍是航天载人返回舱面临的一大安全威胁。因此,利用微波毫米波测量技术对超高声速等离子体鞘套及其尾迹的电磁特性展开研究,不仅能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理论支撑,还能积累实践经验,从而为推动我国国防和航天事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最后是几句我想对同学们说的话:假如你对我上面介绍的领域感兴趣,如果你想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欢迎加入我们电磁兼容技术研究团队,我在成电等你一起扬帆远航。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 电磁超材料:包括透波隐身一体化材料、多功能超表面材料等
  • 微波测量技术:包括超高声速等离子体鞘套及其尾迹电子密度与碰撞频率的微波毫米波测量系统与相关算法研究、电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微波自由空间测量方法研究等
  • 天线:包括超表面天线(如超表面低RCS天线、超表面透镜天线等)、可重构天线等
  • 阵列天线及其阵列综合算法研究等
    暂无内容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团队名称:电磁兼容技术研究团队

团队介绍:团队负责人是胡皓全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包括 1)电磁兼容技术研究 2)微波技术及工程应用 3)天线技术及工程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