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渭东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教授

性别:男

毕业院校:新加坡国立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哲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岗

所在单位: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入职时间:2023-02-15

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曾获荣誉:2021年国际通信大会(ICC)最佳论文奖
2017年中国电子协会最佳硕士论文奖

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办公室电话 :

邮箱 :

扫描关注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梅渭东,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和2017年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与工学硕士学位,2021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Rui Zhang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获新加坡国立大学综合科学与工程项目(ISEP)奖学金资助;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Rui Zhang教授课题组担任研究员,2023年2月起任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


截至2023年六月,共发表IEEE期刊与会议论文56篇,含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46篇(其中一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七篇入围期刊月度最受欢迎论文)。截止2023年八月,谷歌学术总引用次数1700余次,WoS他引次数900余次。荣获2021年国际通信大会(ICC)最佳论文奖(通信领域最高水平的旗舰会议之一,当届会议全球仅15篇入选),2017年中国电子协会最佳硕士论文奖(国内最高水平硕士论文奖,2017年全国仅10人入选)。担任IEEE GLOBECOM等顶级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通信领域多篇顶级期刊审稿人,多次获得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Open Journal of the Communications Society、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与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等期刊年度模范审稿人称号。


团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6G通信的关键技术,如智能超表面、太赫兹通信、通感一体化、无人机通信等,目标是解决下一代通信系统面临的核心问题。欢迎有通信、物理或数学背景的同学加入我们,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邮箱:wmei@uestc.edu.cn


个人谷歌学术主页: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JtHltIoAAAAJ&hl=en

个人ResearchGate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Weidong-Mei


团队动态/新闻(近三月,完整动态请点击“团队新闻”):

[2023-09]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博士生论坛将于2023年10月21-22日、2023年10月28-29日在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和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浙江衢州)召开。论坛将评选优秀口头报告和优秀张贴报告,诚邀全国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生们参加![论坛详情]

[2023-09] 担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3级15班班主任。[迎新报道][班主任聘任]

[2023-08] 在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RISTA)前沿大讲堂第二季第十三期作题为“网络级智能反射面:链路级智能反射面的下一站?”的报告。[报告简介][报告录像(bilibili)][PPT下载]

[2023-08] 第二届“面向2050的空天创新技术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作题目为“面向空地一体化的广域干扰抑制技术”的特邀学术报告。

[2023-08] 在四川省高校第31届新入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中获得“优秀示范课学员”荣誉称号。

[2023-08] 祝贺!所在陈智教授领头的“太赫兹通信技术”团队的最新技术成果——80Gbps太赫兹实时通信系统成功运用于成都大运会田径赛事转播,首次实现了体育赛事无压缩8K超高清视频的超低延时无线传输[新闻链接]

[2023-07] 在电子科技大学第十一期教师思政及师德师风培训班结业典礼上作为参培学员代表发言。

[2023-07] 在电子科技大学“勇担科教兴国重任,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2023-07] 所在陈智教授领头的“太赫兹通信团队”获得电子科技大学第七届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提名奖。[新闻链接]

[2023-06] 论文“Cellular Sensing via Cooperative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s”与“Multi-Active/Passive-IRS Enabled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Active IRS Deployment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分别被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与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接收(均为通讯作者)。

[2023-06] 参加意大利罗马2023年国际通信大会(ICC),并担任ML for detection, modulation, precoding,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分论坛主席。


主要代表作(完整论文列表请点击“论文成果”):

[1] W. Mei and R. Zhang, “Uplink cooperative NOMA for cellular-connected UAV,”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 vol. 13, no. 3, pp. 644–656, Jun. 2019. (ESI高被引) 


[2]  W. Mei, B. Zheng, C. You, and R. Zhang,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Aided Wireless Networks: From Single-Reflection to Multi-Reflection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 110, no. 9, pp. 1380-1400, Sep. 2022. (顶刊邀稿,IF:20.6)


[3]  W. Mei, Q. Wu, and R. Zhang, “Cellular-connected UAV: uplink association, power control an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 18, no. 11, pp. 5380–5393, Nov. 2019.


[4] W. Mei and R. Zhang,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user association optimiz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 aided by multiple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vol. 69, no. 9, pp. 6296-6312, Sept. 2021.


[5] W. Mei and R. Zhang, “Cooperative Downlink Interference Transmission and Cancellation for Cellular-Connected UAV: A Divide-and-Conquer Approach,”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vol. 68, no. 2, pp. 1297-1311, Feb. 2020.


[6] W. Mei and R. Zhang, “Multi-Beam Multi-Hop Routing for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s Aided Massive MIMO,”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 21, no. 3, pp. 1897-1912, Mar. 2022.


[7] W. Mei and R. Zhang, “Cooperative Multi-Beam Routing for Multi-IRS Aided Massive MIMO,” in Proc. IEEE Conf. Commun. (ICC), Montreal, Canada, Jun. 2021. (ICC最佳论文奖)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 智能超表面,太赫兹通信,无人机通信等6G相关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