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何祥坤,清华大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曾任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AI算法高级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Research Fellow,2025年1月加入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担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围绕自动驾驶与可信AI开展交叉学科研究,重点聚焦AI驱动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所面临的可信自主移动性挑战。以第一作者在TPAMI、TNNLS、TITS、TRC、Engineering等AI与交通运载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600余次,并拥有8项授权专利。荣获CVCI 2022最佳论文提名奖、IEEE ICMA 2020最佳论文入围奖、《中国公路学报》优秀论文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转向技术年会优秀论文奖、Wiley Outstanding Open Science Author、华为重大技术突破奖/2012实验室之星/海思芯星奖、阿里巴巴全球未来汽车挑战赛-智能算法亚军、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荣誉。曾任CVCI 2022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IEEE CDC 2023自动驾驶控制挑战赛评奖委员会委员、IEEE ITSC 2024特邀专题组织者,现为中国自动化学会车辆控制与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委会、智能车工作委员会委员,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技术委员会青年委员,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会员,国际计算机学会 (ACM) 会员,中国人工智能、汽车工程、自动化学会会员,并受邀担任TPAMI、TNNLS、TITS、TRC、ICRA等50余个交通运载、机器人、AI领域权威期刊与会议审稿人。参与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课题,以及华为、奥迪、大陆等企业的研发项目,在自动驾驶与AI芯片领域均有技术落地经验。
For further details, please visit: https://xiangkunhe.github.io/
团队与清华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顶尖大学均保持较好的交流与合作。
热忱欢迎热爱科研、编程和数学基础扎实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实习生、联合培养学生、研究序列教师及工程师等优秀人才加入我们!部分职位待遇情况请点击超链接!
一起出发吧,向着伟大航路!
教育经历
2015.9-2019.1
清华大学 | 机械工程 | 工学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车辆与运载学院
工学博士
|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自动驾驶,强化学习,车辆动力学,决策与控制
2012.9-2015.6
吉林大学 | 流体力学 | 工学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毕业
汽车工程学院
工学硕士
|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车辆控制,车辆动力学,流体传动与控制
2008.9-2012.7
燕山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学士学位 | 大学本科毕业
机械工程学院
工学学士
|
本科
研究方向:机械电子,流体传动与控制
工作经历
2025.1-至今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
特聘研究员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
Shenzhe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
UESTC100 Young Professor
|
研究方向:可信AI,强化学习,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无人飞行器
2021.12-2025.1
南洋理工大学
|
博士后研究员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
Research Fellow
|
研究方向:可信AI,强化学习,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机器人
2019.3-202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高级工程师
Huawei Technologies
|
Noah's Ark Lab(AI Lab)
|
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
|
研究方向:可信AI,强化学习,自动驾驶,AI芯片计算图优化
社会兼职
-
中国自动化学会-车辆控制与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委会
-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车工作委员会委员
-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技术委员会-青年委员
-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会员
-
国际计算机学会 (ACM) 会员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会员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SAE)会员
-
中国自动化学会(CAA)会员
-
客座编辑:
1. Drones (SCI, Q1, IF: 4.4), Special Issue: Advanced Autonomous Mobility toward Low-Altitude Economy and Three-Dimensi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 Machines (SCI, Q2, IF: 2.1), Special Issue: New Trends i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3. Vehicles (ESCI, Q2, IF: 2.4), Special Issue: The Application of Deep Learning in Intelligent Vehicle Perception Systems. -
审稿人: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ICRA, CoRL, IROS, ITSC, IV, IFAC World Congress.
研究方向
[1] 长期围绕可信AI与自动驾驶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提出鲁棒安全的交互式端到端决策与控制、人类偏好对齐的交互式端到端决策与控制、临界失稳工况下不确定性风险解析与调控等理论方法,系统性探索并解决AI驱动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所面临的可信自主移动性难题。
[2] 强化学习/可信AI/LLM
[3] 自动驾驶/智能交通
[4] 飞行汽车/飞行器
[5] 具身智能/机器人
其他联系方式
[1] 邮编:
[2] 传真:
[3] 通讯/办公地址:
[4] 办公室电话:
[5] 移动电话:
[6] 邮箱:
团队成员
时间小组(TIME Group)
深思实验室/ShenSi Lab - 时间小组/TIME (Trustworthy Intelligence and Mobility SystEms) Group